“互聯網 +”智能交通發展態勢
(一)“互聯網 +”智能交通發展現狀
“互聯網 +”對智能交通的基礎性平臺支撐作用日益顯現,我國“互聯網 +”智能交通在不少細分領域已經實現了與國外同類產品的同步發展。在車路協同式智能交通、車輛主被動安全、智網聯汽車、交通出行一站式信息服務等方向,國內都有機構和企業在開展與國際同步的研究應用;在交通擁堵費收取、共享電動車 / 汽車 / 單車、網約車 / 順風車、快速公交系統(BRT)、共享交通領域和支付模式等細分領域,已經部分實現了發展引領;在市一級的路內停車聯網收費、國家級的公路網監測與應急服務、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全國聯網收費、全國性的公路客運聯網售票、全國性的公交一卡通聯網、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汽車電子標識等諸多方面,不少都是國外沒有或少見的規模化應用管理和服務案例。也要認識到,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我國一些行業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卡脖子”問題突出的現象依然存在。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
基礎研究不夠扎實。整體來看,我國智能交通領域的基礎研究偏弱,存在著諸如路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標準和方案研究少,環境與氣象感知能力弱,車聯網構架、車路協同(V2X)、車車協同(V2V)標準缺失,5G 網絡時延并不能滿足自動行駛安全需求,自動駕駛產業鏈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交通建設水平不均衡。我國運輸網絡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各個子系統發展水平不協調,互通互操作水平低;路邊設施的標準不統一,協同發展弱;交通線網基礎設施水平高(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里程世界領先),但對智能化綜合樞紐、一站式網絡運營平臺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交通創新發展的制度法規保障滯后。“互聯網 +”智能交通的新型基礎設施、新模式、新業態的研究和發展,對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需求。例如,對于自動駕駛地圖的監管,亟需相關制度、法規、政策體系能夠與時俱進,適應和引領應用發展。
(二)“互聯網 +”智能交通的發展趨勢
2020年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界定了“新基建”范圍,智能交通基礎設施作為新興技術融合創新傳統基建的重要領域之一,被歸入融合基礎設施類別。智能交通基礎設施需要對道路、車輛、人、
環境等相關位置數據進行全面感知(實現“人車路”全面互聯),對每一條道路進行全時空的交通控制,對每一部汽車進行全程的交通控制,才能具備泛在、無縫的出行服務能力。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核心在于具有智能精準控制功能的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而智能精準控制的車聯網就是一個具有精準時空位置服務的信息物理系統(CPS)網絡,遠程時空位置精準控制是其必備需求。
目前,“互聯網 +”智能交通與諸多行業領域的融合趨勢趨于明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技術融合。結合新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技術革新趨勢,尤其是在智能時代的背景下,突出新技術,如天地一體化網絡、窄帶物聯網、北斗衛星導航及其增強系統、新一代通信、 AI、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在智能交通領域的融合應用。
數據融合。依托“互聯網 +”技術構建交通大數據的云平臺,將公開采集的出行大數據(如路況、停車、車流量、公共交通等)、公共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的交通管制、擁堵、警情、 事故等數據進行匯聚融合并實現地圖自動呈現,為消除擁堵提供科學依據,也為解決自動駕駛所需的高精度地圖的時效性問題提供“眾包更新”的解決方案。
領域融合。以汽車“四化”為重要特征的交通變革正在興起,未來汽車制造業、汽車服務業、能源網、交通運營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智能交通等行業領域的融合發展將是大勢所趨。
基礎設施融合。2019 年國務院發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的發展目標,進而形成自主可控、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北斗衛星導航、5G 為代表的泛在可控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將支撐適合國情的智能交通融合創新。
出行服務模式融合?!盎ヂ摼W +”智能交通對于出行大眾的“獲得感”即為 iTaaS,已明確列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交通服務的融合發展將為新業態、新模式的服務創新和升級提供關鍵基礎和核心支撐。
“互聯網 +”智能交通發展建議
(一)加強自主關鍵技術的創新融合
建議開展北斗衛星導航、5G、大數據、物聯網、超級計算、區塊鏈、AI 等新技術與傳統交通行業、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前沿,加強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以促進交通產業變革。重點加強以下方面的技術研發:交通路網基礎設施智能管控、交通工具與設施環境智能協同、交通系統智能協同運管、大型交通樞紐無縫協同與一站式服務、多方
式聯運及綜合運輸一體化、區域綜合運輸服務安全與標準體系、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瞄準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目標,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的融合發展,構建泛在、智能的新型交通基礎設施。
建議運用北斗衛星導航、5G、AI 等新技術,構建智能交通領域的協同化智能服務能力,形成新一代綜合交通運輸與智能交通技術體系。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導航增強能力,對移動通信網、互聯網賦能,為移動信息在網上瞬時位置定位,明確信息去向和瞬時流速,使得移動互聯網具有室內外定位無縫化、一體化功能,由此滿足全時域 / 全空域定位的“新基建”需求。基于 5G網絡、北斗衛星導航及其增強系統,建立全天候、全時段、全范圍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支持車輛運輸全過程中的人、車、道路、環境等全部要素的信
息采集、處理、傳輸和交互,提供道路感知、車道級精準導航和遠程控制服務,形成高可靠、高安全、低時延的分層交通控制網絡 。
(二)構建車聯網產業生態
建設“互聯網 +”智能交通的總體標準、服務融合體系和產業生態鏈,以市場化式培育智能交通方面的科技企業,引導智慧交通相關行業的跨界融合,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智慧交通生態圈。
鼓勵共享交通與互聯網的融合,開展旅客聯運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引導并規范互聯網共享車輛、停車場、充電樁、充氣站等新模式發展。鼓勵城市公交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完善城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系統。提升城際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在道路客運信息服務模式方面積極創新,提升居民的交通出行體驗。以運載工具的個性化、舒適化、信息化、智能化為目標,以交通云為平臺支撐建立智能交通服務體系架構,形成資源節約且環境友好的規劃、運行、管理綜合運輸體系。
在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城市區域開展共享交通應用示范,有序開放交通應用大數據,鼓勵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建設共享交通網絡與運營應用、綜合運輸系統一體化協同運輸服務應用、互聯網約租車精準化位置服務應用、物流資源基于互聯網的信息互聯互通模式應用。
面向汽車保險商業應用與車聯網大眾消費市場,攻關北斗高精度定位和車載智能位置服務在車輛保險領域的應用瓶頸,推進高精度、低成本、性能穩健的北斗車載行駛記錄與輔助駕駛終端的研發與應用;建立新型實用的警保聯動服務平臺,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應用生態。
(三)推行政策引導和保障
建議政府機構牽頭,加快研究海量交通大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方法;通過整編和融合相關數據,打破目前條塊分割的數據應用狀態,破除信息互聯互通共享的制約條件,更好支撐智慧出行。
針對交通擁堵和污染,建立獎懲機制,將之作為鼓勵共享出行的重要權重因素,促進共享交通成為未來城市交通服務的主體。推動政府、企業、個人的交通信息共享交換,鼓勵行業以市場方式組建產業鏈聯盟,形成政府、市場、個人共同參與的共享交通云服務體系。建議對智能交通領域的科技創新持包容態度,有限度地允許試錯,由事前禁止調整為事后監管,鼓勵(至少是不妨礙)共享交通的創新發展。
建議及時開展自動駕駛汽車的市場準入和產品準入機制研究,重點提出新的責任和保險問題解決方案,關注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隱私和數據保護問題。研究并制定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生產及數據規范、多源異構交通大數據互聯互通標準、智能交通安全保障標準等一系列國家及行業標準。加快推動自動駕駛相關的軟硬件技術研發,規劃好應用頂層設計,在適應國情的同時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
高柯夫,孫宏彬,王楠,郭遲.“互聯網+”智能交通發展戰略研究[J/OL].中國工程科學2020-07-29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