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基礎性生產要素,當《經濟學人》雜志提出“當數據成為新時代的石油”的時候,數據資源的掌控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重點。
數據要素在生產過程中可以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使用價值量增加,從而實現更多價值;也可以通過縮短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加速再生產循環過程,從而在相同成本下創造和實現更多價值。在全新的數字經濟體制下,生產要素不再局限于勞動、資本、土地等要素,隨著新一代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作為一種強大的生產要素進入經濟活動,必然對資源配置效率產生重大影響。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列為生產要素。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工作之一,并明確提出要完善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數據利用和保護已經被提到了戰略層面。
在如今全國、全球開啟的聲勢浩大的“互聯網反壟斷”形勢之下,如何建設數據要素市場的運行機制,推進數據要素在市場運行中充分發揮作用;如何加強網絡安全、數據及個人隱私的有效保護在制度層面為數字市場的培育提供保障至關重要。由全球“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技術發明人徐蔚,基于“掃一掃”系列發明技術和碼鏈思想創新構建的“物格新經濟”體系,為釋放數據生產力創新了模型。
物格新經濟:嚴防數據濫用與壟斷的創新 近年來,數字技術加速滲透、應用互補性創新不斷涌現、智能終端日益普及,互聯網平臺獨特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網絡經濟效應以及生態和競爭范式,驅動著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迅猛發展。但互聯網平臺在發展過程中也衍生出平臺壟斷、不正當競爭、數據濫用、數據安全、金融風險、資本無序擴張等諸多問題。一些機構違規濫用數據、擾亂市場秩序、侵犯消費者權益,有的憑借電商、社交媒體、游戲等領域積累大量用戶群體和渠道優勢,把持流量入口,通過一些霸王條款過度采集數據,成為數據寡頭,形成贏者通吃的數據壟斷。有的互聯網企業利用數據為籌碼搞不正當競爭,攫取超額利益。有的互聯網企業沒有得到用戶授權就肆意開展用戶畫像,進行數據“綁架”,采用“大數據殺熟”的手段過度營銷和誘導消費。通過用戶畫像進行定制推送,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隱私權。
當前,金融機構、電商和互聯網公司開展業務活動時收集了大量的數據,包括授權的數據、非授權的數據、行為痕跡數據、關聯衍生數據等等。但因為法律制度的缺失,數據確權缺乏法規依據,數據權屬難以界定。權屬不易分離。數據可復制、易留存,所有權、控制權因為共享使用而發生讓渡,給數據所有方對外共享數據帶來顧慮。以前說起數據共享都是“你把數據給我”,很少有人說“我把數據給你”。因為沒有法律約定,數據用了多少次不知道,給誰用了也不知道。如何做好權屬分離、在不讓渡數據所有權前提下實現數據有序流轉和融合應用是一個難題。在技術層面,如何確保數據可用不可見、可用可計量,做到最小夠用、專事專用,消除數據所有方因為所有權讓渡而導致事權轉移的顧慮,保障各方權益乃當務之急。
掃一掃全球專利發明人徐蔚博士創立的碼鏈理論及基于數字人“掃碼鏈接”的碼鏈模型,為世界提供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參考借鑒。
碼,是數字時代,每一個數字人在三維世界與周邊的交互,每一次交互都會疊加包括自己的數字DNA在內的5W元素,產生新的碼,碼與碼形成鏈條,而與此同時,每一次交互都會落在特定的物理空間網格里,即物格。數字人在物格里的行為創造價值的經濟體系,就是“物格新經濟”。
物格新經濟創新了一個以“碼”(包含5W元素,即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后果)為單位的信息維度,在這個維度上建立起了一個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一一對應的多個平行世界。在這個數字化的平行世界里,人的行為表現為數字化的行為方式(即“數字人”)。數字人可以以自由意識進入。這就完全不同于基于IP的虛擬世界的Cyber-Space。搭建的是一個以人為基礎的去中心化(或者說泛中心化)的商業和金融新生態體系。它讓每一個人,每一塊土地,都能夠成為聯網接入點,秉承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來創造構建全社會的價值體系,徹底摒棄了互聯網中心化壟斷,流量為王的模式。物格新經濟模型打造的“四商(生產商,消費商,交易商,服務商)一體”的商業系統,形成了一個利益和命運的共同體,在這個利益和命運共同體中,沒有中心,任何人和平臺都不可能以損害任何一方的利益來形成壟斷。
物格新經濟解決了數據確權的問題
建設數據要素市場面臨的第一大問題,是數據的確權問題。既來自個人衣食住行、醫療、社交等行為活動,又來自平臺公司、政府、商業機構提供服務后的統計、收集等。數據歸誰所有,數據由誰使用,數據收益歸誰。由大數據形成的數據要素,往往難以確定數據要素的產權屬性。尤其是物聯網的產生使得數據更難確權,不利于數據要素的生產和流通。目前,我國對于數據的產權概念還相對模糊。如何在現有法律體系的基礎上開創性地構建起一個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所有權”制度,在確保部分關系到國家安全的數據信息歸政府所有的同時,開放公共數據的市場化,讓企業和民眾能夠參與到對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尤其是在保護個人隱私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數據這一重要的公共資源,平衡各方利益沖突,應對好生產關系變化帶來的法律理論挑戰,是數字經濟發展亟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物格新經濟體系核心的元素是“物格”。“物格”是“三維世界物理空間”在四維世界虛擬空間的數字網格化。“物格”以真實存在的物理時間和空間、有價值的土地為錨定物。由于記錄了“人類的數字化行為”,“物格”就成為了人類行為可以“追根溯源”的“根”。
“物格”是通過掃碼鏈接來標識人類的數字化行為,與數字人的5W(即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后果)行為相匹配,具有地理位置唯一對應標識的物理空間網格。通過直觀觀看物格數字地球的碼鏈接入,使得物格具有“全球唯一性、行為可識別、場所可定位、交互可溯源”的特征。這種特征讓物格與現實世界一一映射。物格價值鏈平臺使用分布式網絡,可以在每一個接入口共享和同步數據,由于其數據存儲是分布式的,沒有把所有的數據儲存在同一個中心位置,因此不能在其中的一個點上改變什么。這就意味要同時訪問所有的接入口,才能破解這個網絡,而實現物聯網接入的泛中心化,即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中心實現接入。在物格新經濟體系中,由于其數據存儲是分布式的,沒有把所有的數據儲存在同一個中心位置,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數據的確權問題。
物格新經濟:為數據資產的形成提供了解決方案
建設數據要素市場面臨的第二大問題,是數據的資產化問題。當前,我國數據資源流通尚不具備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商品化、資產化機制。數據資產化是實現數據價值的核心環節。只有將數據與具體的業務融合,才能在引導業務效率改善中實現潛在價值。事實上,對于數據要素的資產化也有助于更好地規制國內的數據市場,促進數據定價的標準化和數據市場的規范化。
資金流通會產生價值,數據流動同樣也能產生價值。數據動起來、用起來且用得多價值才越大。
數據要素有別于傳統生產要素,它在形態上具有非實物、高度虛擬化的特點,增加了數據使用計量的難度。數據的維度多元、內涵不同、結構復雜,它的價值難以單純體量來進行計量。因此,數據的計量和定價是很大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需要在法律層面上抓緊立法外,如何從技術和市場等層面推動數據資產的形成和數據要素規范高效有序的流通,也是當務之急。
“物格”是在碼的數字世界中的一個三維空間的量子化容器,標定地點的“碼”可以進入這個容器,從而使得物格,可以成為衡量“人類,在數字土地上勞動,創造價值”的載體,在全球貨幣濫發的時代,成為普通民眾抵御通貨膨脹的手段。
進一步,在物格新經濟體系中的“碼鏈數字資產交易”,是指利用“碼鏈協議”為個性化背景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基于物權把控,以碼鏈“智能二維碼”為介質,將各行業產業鏈的合約轉化為可分割、可交易、可轉讓、可兌換、可追蹤的“智能合約”,形成在“碼鏈”聯盟內進行“物權交換”的“數字資產”。碼鏈專利技術的應用,創新性地利用消費者的訂單,反向驅動互聯網價值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同時可以追溯并鎖定各生產要素和利益鏈條之間的分配原理,讓每一個消費者既可以鎖定消費,也可參與投資增值,是分享經濟的真正體現。“碼鏈數字交易所”由資產申報、評審備案、誠信追溯、交易兌換四大體系組成,其記賬單位是“特別提物權”(Special Goods_Drawing Right,SGR),依據各企業、地區或國家等碼鏈聯盟締約成員單位的資產數字化,進行體系內平衡經常貿易結算,一旦發生收支逆差,可用它向體系內成員換取其他數字資產,以償付貿易收支逆差或償還數字結算銀行的貸款,并且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作國際儲備。
“特別提物權”同時作為數字貨幣的載體與支付手段,發碼行使用碼鏈技術發行的二維碼實施掃碼支付,可直接用于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特別提物權”的定值與市場流通的實物直接掛鉤,碼鏈聯盟成員單位憑借“特別提物權”可以獲得儲備籃子中的任何一種貨物以滿足國際收支經常貿易的需求。由此使得“碼鏈”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信息社會的誠信體系基礎上,推進全球價值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幫助發展中國家依托自身資源優勢。通過“碼鏈”釋放潛能,解決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的貿易往來中,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不足、支付能力不強,政府PPP項目投融資困難以及跨境結算所遭遇的困境。增強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與對外支付、穩定本幣匯率、提高對外融資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全球資源資產流動性,完成資源的有效配置,釋放過剩產能,讓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參與分享全球化各行業產業鏈分工的價值紅利,避免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
基于物權把控的SGR,以“物”為錨定物,即提物權的智能合約,既鎖定物,又可拆分,且全過程可追蹤。物格作為真實世界客觀的物理存在,映射到虛擬世界作為數字資產的根,承載著人類社會活動的數字化管理,成為數字化人類社會的價值的錨定物。
“物格數字地球”,不僅具備“數字地產”屬性,還具備了“物聯網域名”屬性,更進一步,把“物格”看作一個個的區塊,通過“碼鏈”鏈接起來,就是“物格區塊鏈”屬性。
中國目前已經有十億民眾習慣了掃一掃的掃碼行為,為物格的數字經濟價值創造,也為“物格數字資產”的凌空出世,即在物格里的掃碼行為產生價值形成的資產,提供了扎實的群眾基礎。
由此,現代西方經濟理論認為的經濟發展四個基本要素都可以被涵蓋在碼鏈體系內。在這個體系內,土地就是物格,勞動力就是數字人,掃碼傳播分享就是數字化勞動,而物格的支撐基礎就是依托中國原創的“掃一掃”,疊加北斗+5G時代,中國可以構建全新的覆蓋全球的物聯網。
綜上所述可見,物格經濟,必將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一次全面的范式革命,完成人類社會從三維世界向四維世界的展開與重構。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