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斗。”這是《史記·天官書》中對北斗七星的描寫。
當今社會,“北斗”與智慧生活已密不可分。基于北斗衛星的導航服務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北斗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深度結合后可助力“城市智慧大腦”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
自動駕駛則讓暴雨天不再可怕,更多自動駕駛應用場景落地,有助于把民眾從擁堵中解放出來。
搭載現代數字科技后,地跨皇家園林遺址的海淀公園煥發古韻新風。數字科技下,生活體現出不一樣的美。在“2021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中,數字科技加持下的數字出行、數字城市讓人民體會到真正的智慧生活。
數字科技
“智慧大腦”下“北斗”成生活保護神
“2008年汶川地震在震區發出的第一條短信,就是通過北斗短報文產生的。以前漁船出海與家人信息溝通不及時,現在裝了北斗短報文,可以隨時隨地給家人發短信。此外,船業公司還能知道所屬船只的具體位置,如果有臺風、有遇險、有海盜等情況都可以及時溝通。”衛星導航企業合眾思壯副總裁沈軍介紹。
在“2021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博物館中,記者看到基于北斗系統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制造、位置服務等廠商采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
“北斗+其他數字科技”可助力城市治理。朝陽“城市智慧大腦”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數字孿生等信息技術,重點推動“城市管理大腦”、“城市經濟大腦”、“城市安全大腦”三大專項主題建設。海淀“城市智慧大腦”可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據了解,城市大腦在城市管理領域,將做到60秒接報響應,3分鐘事件報傳,通過語音識別、自然語義分析等AI手段,實現突發事件處置全過程可追溯。
利用定位功能,實現手機導航、路線規劃等一系列位置服務功能,只是北斗最基礎應用,通過與信息通信、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北斗可幫助實現眾多深層次位置服務功能。
通過北斗系統導航、定位、短報文等功能,為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相關服務,保障安全。主要包括電子圍欄、緊急呼救等應用。
在現今城市中,高樓、橋梁等建筑物的安全十分重要。北斗自動化監測系統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可對橋梁、大壩、邊坡、鐵塔,尾礦庫、大型建筑等進行全天候、連續自動化監測,包括位移、形變、沉降等變化,精度可達毫米甚至亞毫米級;通過系統告警和預警機制可以有效減少或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北斗還可監測全國災害。據報道,2020年7月,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雷家山發生大型山體滑坡。幸運的是,基于北斗的災害監測系統成功提前監測到此次地質災害隱患并發出預警,此次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
安裝了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的拖拉機可以實現無人駕駛,駕駛精度達到了正負2.5厘米左右,可大幅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土地浪費。目前,安裝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拖拉機已經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地區廣泛應用。
數字出行
自動駕駛:暴雨天、沙塵暴不再可怕
“在暴雨天、極度的沙塵暴等極端天氣下,駕駛員的視線不佳。這時候,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能分別通過毫米波或者激光束的返還,精確地感受到周圍的事物狀態。”車輛測試工程師靳先生告訴記者。
在“2021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期間,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走進位于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級自動駕駛示范區,并進行試乘。記者觀察到,無人駕駛車頂有三個激光雷達,而側面還有四個黑色方塊狀的毫米波雷達,與圍繞車身的七個攝像頭共同完成對周圍環境的監控。
小馬智行驗證自動駕駛技術。新京報記者 程子嬌 實習生 呂婭霆 攝
路途中遇到了右側貨車加塞的情況,在安全員未進行人為干擾的情況下,無人駕駛車能夠提前做出減速決策,保證行駛過程的相對穩定安全。在試乘中段,路線區域突然下起陣雨,但并沒有對車輛行駛造成較大影響。
靳先生表示,“在暴雨或者大雪的情況下,盡管駕駛員的視野會被一定程度遮擋,但對無人駕駛車的正常行駛不會造成影響。”他補充到,除了天氣影響外,無人駕駛車還有應對其他情況的不同應急預案,“比如社會車輛忽然切入,會做出躲避或者急剎的處理;遇到后車距離過近的情況,也會有緊急追尾提醒。”
“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作為普通老百姓,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無人駕駛是不是不安全?從乘坐體驗和它的應急處理來看,我覺得機器甚至比人更可靠。”7月28日上午,乘坐無人駕駛出租車的乘客毛茂(化名)第一次乘坐自動駕駛出租車后表示。
目前北京擁有全國里程最長的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是一個自動駕駛友好城市。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為核心開展建設,到2022年,計劃完成“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實時的云、可靠的網和精確的圖”五大體系建設,并打通網聯云控式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管理關鍵環節,形成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
小馬智行屬于較早入駐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的自動駕駛企業,小馬智行方面表示,不同傳感器有不同的可靠性,各種傳感器相互配合,才能保證車身周邊完全沒有死角。
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動駕駛可以將人類從交通擁堵中解放出來。高度自動駕駛技術將徹底解放駕駛員,人們可以利用原本的駕駛時間去從事其他工作、社交、休閑甚至是休息。高度自動駕駛車輛的普及也有望為不便自行駕駛的消費者(如老人、兒童)提供出行的便利。下一步,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規模化、無人化是關鍵。目前小馬智行已經在美國以及中國的廣州開啟全無人的測試,駕駛位不再設安全員。
數字城市
智慧園林讓公園變網紅打卡點
“進園就有智能導覽系統,自動規劃景點路線;掃碼錄入個人信息,可開啟智能跑道競速;和噴泉互動。”在“2021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期間,新京報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新建宮門路2號的海淀公園,體驗了一把“未來空間”。海淀公園作為全國首個AI科技主題公園,已成為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的網紅打卡點。
“通過語音輸入自己感興趣的景點,系統能自動規劃出最近的一條游覽路線”。記者一進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智能導覽系統,初來公園的游客可以據此查詢所有景點和服務。
在智能步道上,通過掃碼錄入個人信息,系統可以自動計算游客的個人運動數據,提供更精準的運動建議,游客還可以開啟不同速度模式的競速交互體驗,給跑步添加更多娛樂體驗。
近日全國多地暴雨頻發,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再次凸顯。海淀公園北側的雨水花園的雨水回灌再利用系統,通過相關配套設施,將水務部門已建成的8000立方米雨水收集池和公園景觀水系連通,將凈化的雨水用作景觀補水、綠化澆灌等用途,實現海綿型綠地建設。
海淀公園建于昔日皇家園林“三山五園”之一的暢春園遺址,清康熙年間,在暢春園西側修建西花園,就是今天海淀公園所在地。在“未來空間”場館內,游客進入虛擬現實與交互技術創建的數字暢春園,可全面感受暢春園的昔日盛景,“能夠體驗不一樣的美”,有游客稱。
智能燈桿、AR太極、電音花園、無人車、智能語音亭、智能座椅、稻田灌溉,海淀公園多項交互體驗項目不斷引起游客興趣。作為“智慧海淀”建設的一部分,海淀公園由百度與海淀區共建,一方面為百度、華為等中關村高科技企業提供產品應用展示,另一方面也提供眾多自然和人文特色景點。
作為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位于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處。其人行步道旁有顯示當天日期、氣溫和濕度的智慧屏幕;分類垃圾桶可感應開門;路邊的緊急呼叫裝置能一鍵報警;顧客在健身步道點擊“AI健身步道”選項,就可以實時記錄當日游園里程、平均速度、運動時長、卡路里等信息。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