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微博日前發布了一則“車道級導航深圳實測”視頻并表示:“相比傳統導航,可高清顯示當前道路的車道數量、地面標識標線、出入口、特殊車道等,幫助減少違規行駛,并且在高、快速路出入口,可提供精細指引,減少錯過出口導致的繞路問題。”有用戶評價說,“再也不怕走岔路了”。這個“車道級導航”正是搭載了“千尋位置”的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設備。
去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一年來,從系統建成到應用落地,北斗正在逐漸來到老百姓身邊,在各行各業發揮用途。作為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方,總部位于上海的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與科技創新,催生出一系列基于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的AIoT“新物種”,推動北斗大規模應用落地,走向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據了解,搭載千尋位置技術的,不僅有多款國產品牌手機,也有一批在高速公路上實現自動駕駛的國產智能汽車,還有能夠在農田里自主飛行作業的專業無人機……
助力各領域各行業數字化轉型
在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整個物理世界正在變成由數據驅動的數字世界,時間和空間標簽越來越重要。以時空網為基礎的時空智能和人工智能(AI)、5G、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相互融合、相輔相成,正在見證包括上海在內的全國各大城市各領域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作為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方,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基于北斗衛星系統(兼容GPS、格洛納斯、伽利略等)基礎定位數據,利用遍布全球的地基增強站網、自主研發的定位算法及大規模互聯網服務平臺,在國內構筑了一張實現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納秒級授時的“時空網”,這是一個全新的智能化基礎設施,已賦能智慧城市、智能汽車、智慧交通、城市治理等眾多領域的數字化轉型,而全球用戶數更是超過了9億。過去六年,千尋位置從無到有研發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商用衛星增強系統,并將這樣的時空智能能力帶入各行各業。
今年3月,上海市交通委發布報告顯示,集成千尋位置智能駕駛高精度定位服務FindAUTO的15臺上汽智能重卡,在洋山港和深水港物流園之間,幾乎全靠自動駕駛完成了2萬個集裝箱的運輸任務。
去年疫情期間,千尋位置宣布推出“無人機戰疫平臺”,向全國提供服務,讓無人機快速飛進大街小巷、交通要道,在有需要的地方進行消毒噴灑和防疫巡查,幫助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去年10月,哈啰首個上海停車管理示范區在寶山區上線,推出首款在非封閉區域內的定制單車,也是哈啰高精度規范定點停車技術首次在上海落地。
去年11月4日,千尋位置公布全球最大規模高精度定位路測的階段性成果。目前,路測團隊已跑遍國內近半地區,包括北京、上海等,累計里程超過9萬公里,有效驗證高精度定位服務在不同緯度、海拔、路況、天氣等多場景的穩定性,并為智能駕駛算法優化迭代提供海量數據支持。
面向大眾市場進行技術變革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北斗系統業內流傳著這句話,但要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千尋位置成立六年來,一群年輕科學家擔負使命,致力于推進北斗高精度定位和授時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眾商用市場,不斷進行著“從0到1”的技術創新、“從1到N”的場景應用,率先打通從北斗高精度服務、定位技術,到手機終端、移動應用的時空智能產業全鏈路,讓這些國產科技產品率先具備超高精度定位能力,相關性能領先于全球其他品牌。
以前,要獲得高精度位置服務,門檻極高。一般而言,需要臨時架設基準站來獲得衛星定位校準數,終端層面則要用成本高昂的設備來接收高質量的衛星信號和通信電臺數據。千尋位置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建起大規模的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并且以“全國一張網”的形式,通過互聯網7×24小時播發向用戶提供高精度定位和授時服務。通過地基增強和星基增強一體化技術,提供“星地一體”高精度時空服務,滿足智能時代用戶對精準時空服務無縫、連續可用的需求。
建設這樣一張網只是第一步,降低技術應用門檻,還需跨過多道門檻,比如終端層面要解決成本、功耗、算法、芯片、通信能力、計算能力等問題。千尋位置算法專家汪登輝說:“如何在這類成本大幅降低的消費級終端上,實現和上萬元的測量設備相當的定位精度結果,同時滿足更苛刻的可用率及完好性要求,是我們努力在解決的難題。”
走向商用市場,還要考慮很多實際問題,比如產品和服務可靠性如何,比如用了高精度定位技術能否保障無人駕駛的安全,等等。為此,千尋位置突破性地將航空領域的完好性指標,以及工業界的功能安全指標等引入時空智能領域。目前,其完好性風險低至相當于1000年才發生一次風險。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