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孫家棟:一輩子與衛星打交道的航天“大總師”
孫家棟,這個名字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他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從“風云氣象衛星”到“北斗導航衛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負責的身影;翻開他的人生履歷,就如同閱讀一部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航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每項工程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應用等系統構成,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總設計師或總指揮,孫家棟則被大家尊稱為“大總師”。
4月是中國航天的重要月份。既有中國航天日,又是孫家棟的生日。
已經93歲的孫家棟,與衛星打了一輩子交道,從來沒有被困難嚇倒,愈挫愈勇,壯心不已。
陸元九在1995年留影。新華社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陸元九:把一生精力獻給祖國航天事業
在炮火下求學、在荊棘中拓荒,他用汗水、青春為祖國實現火箭升空、衛星環繞、九天攬月、踏足火星的壯麗夢想貢獻了力量;至情至性,他是學生們眼中的“大先生”,更是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他的足跡訴說著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求索報國的曲折多艱,他的經歷詮釋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拳拳初心。
生于1920年的他,是29位“七一勛章”獲得者中最年長的一位。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元九。
讓年輕人“進步快一點”,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業的旗幟,是陸元九的夙愿。人們評價:“陸院士注重人才培養,在航天專家里出了名。”在陸元九關心下,航天系統自培高學歷人才已成風尚。
陸元九一生簡樸,卻捐出自己的大筆積蓄,資助科學研究。他的一生推動了我國慣性導航事業的跨越發展,也培養了一大批領軍人才。在他90歲生日時,學生們專門發賀信寫道:“盡管我們現在都已年過古稀,但我們多想再在教室里聽您講述各種‘原理’。”
航天報國的“嫦娥”“神舟”“北斗”團隊
所謂壯舉,皆因奮斗。中國航天取得成就的背后,離不開航天報國的“嫦娥”“神舟”“北斗”團隊,他們自主創新、不斷突破,在我國航天史上書寫了一頁頁絢麗篇章。
2020年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環拍成像,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此外圖像上方可見已完成表取采樣的機械臂及采樣器。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嫦娥”團隊:九天云外攬月回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劃破天際,以百米沖刺的姿態回到地球,驚起一團煙云。
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實施標志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探月工程取得優異成績,不超預算、不降指標、不拖時間,如期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在月球探測領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這是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左至右)安全順利出艙(拼版照片)。新華社發
“神舟”團隊:托舉千年飛天夢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這是中國航天人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從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的神話傳說,到屈原《天問》、李白“舉杯邀明月”的文學想象,自古以來,飛離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華民族的夢想之一。為了圓夢,一代代中華兒女在實踐中探索著飛天之路。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幾代“神舟”團隊懷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像擰螺絲一樣把自己擰在工作崗位上、擰在祖國的航天事業中,在平凡的崗位上追逐著不平凡的人生理想,以實際行動兌現了“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的莊嚴承諾。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北斗”團隊:中國北斗耀蒼穹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京舉行,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并開通服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關鍵核心技術一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一項團隊工程,沒有個人英雄”“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北斗”團隊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讓中國北斗星耀蒼穹。
到2035年,中國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北斗將以更強的功能、更優的性能,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向每一位航天人致敬!
來源: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